:::

  嬰幼兒發展簡述

恩主公醫院兒童神經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林宏琪醫師

             96年7月30日

一、前言

嬰幼兒發展,一言以蔽之,即是俗話常說的「三歲定終身」。人類的腦重量在三歲時已可達成人的90%,至七歲時達到成人的95%,而神經細胞的相互連結也約在三歲左右大抵完成,許多的腦神經功能逐漸發達,因此,零至六歲為一生中腦部發展最重要的時期。假若在嬰幼兒期因各種原因而導致腦部損傷,其影響可能是長久且深遠的,可能導致智能障礙、肢體運動障礙、腦性麻痺、視聽覺障礙、語言障礙、學習、情緒行為障礙或多重障礙等,而改變一生的命運。

二、嬰幼兒發展

嬰幼兒發展的特徵包括粗動作、細動作、語言溝通、身邊處理〈飲食、穿衣、衛生〉及社會性等四大領域,此外,視覺、聽覺等感覺機能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以下簡述之:

1.視覺的發展

    視覺的發育極早,在出生後到三個月期間,眼睛開始會凝視,被臉孔、明亮或運動的物體吸引;三個月至三歲期間,此階段眼球逐漸成熟,可學習分辨上下左右,立體感的建立也接近完成,此時兒童喜歡畫圖、看帶有圖片的故事書;三歲之後,已能分辨紅黃綠藍等基本顏色;四至五歲可辨識正方形及三角形。

2.聽覺、語言的發展

    新生兒的聽覺相當敏銳,大的聲響會有驚嚇反應,到了四個月的嬰兒,已開始追尋聲音的來源,也會發出發出ㄚ、ㄨ等牙牙學語聲;到了十個月,則能發出ㄍㄨ、ㄅㄚ、ㄇㄚ等牙牙學語聲,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;至於一歲後開始會會說出爸爸、媽媽等詞彙,也可聽懂簡單口語指令;到了兩歲,可講兩個詞彙的組合句,也會認常見事物以及身體五官;到了三歲,可以講完整的句子;四歲時,能正確問為什麼,唱一首完整的歌;五歲時可清楚地發音說話;六歲時,可由1數到100沒有遺漏。

3.動作的發展

    在身體的大動作〈粗動作〉方面,2個月會抬頭, 5~6個月會翻身,7~8個月能獨立坐得挺,爬行,一歲左右可獨立行走,兩歲會踢球、雙腳跳,三歲會一腳一階地上、下樓梯,也會騎三輪車。

    精細動作指的是上肢及手指的協調動作,1個月開始有抓握反射動作,4個月可以手取物入口,6個月可將玩具由一手移到另一手,也能伸手向物體,10個月會拍拍手,12個月可用拇指和食指尖拿東西,一歲半時可疊高三塊積木,兩歲時會疊高6~7塊積木,也可模仿畫直橫線,三歲時可模仿畫圓形,四歲可畫正方形及用剪刀剪直線,五歲可以畫三角形。

4.身邊處理及社會性

    嬰幼兒兩個月會對人微笑,六至八個月會怕陌生人,十個月會玩躲貓貓,跟人揮手再見,16個月會自己拿杯子喝水及拿湯匙進水,十八個月會模仿家事,兩歲會洗手,三歲會穿脫衣服、和同伴一起玩遊戲,四歲時會扣釦子,五歲會穿襪子、用筷子夾菜、吃飯。

        由以上幾項的表現,可以粗略顯示嬰幼兒各方面發展是否正常與均衡,讓我們了解他們是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,舉例來說,一個滿週歲小孩仍不會坐,但會認人、叫爸媽,則明顯為動作發展遲緩,可能為腦性麻痺或低張力;如動作發展正常,但語言發展較慢,則可能是聽力或語言學習環境不佳所導致;若上面幾項都明顯遲延,則為全面性發展遲緩,常見的原因為先天腦發育異常或周產期腦傷所引起。

三、如何及早發現遲緩兒

父母可對照兒童健康手冊上的「身心發展狀況」欄,看寶寶是否達到期望的發展狀況,或者是利用全民健保的兒童健康檢查,直接帶去請小兒科醫師檢查,如身心發展篩檢有問題,可能需轉診至小兒神經科專科醫師做最後的確認及診斷。

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,父母應提高警覺,注意小孩的身心發展情形,一旦有遲緩的現象,應立即請教醫師,做必要的評估和療育,千萬不要因為輕忽錯過療育的黃金期,到最後難以挽回而抱憾終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