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兒童神經科醫師一起戰勝第一型神經纖維瘤
林口長庚兒童神經科
周怡君醫師 113.10.17
• 前言
第一型神經纖維瘤(Neurofibromatosis Type 1, NF1)一個相對常見但常常被忽視的基因疾病,每3000人中就有一位可能會發生[1,2]。NF1不僅會影響外觀,甚至可能影響到身體內部器官和神經功能[1,2]。
本影片將由林口長庚兒童神經科周怡君醫師介紹NF1的成因、症狀、診斷與治療方式,幫助您快速了解此疾病並學會如何照顧病友。影片連結
• NF1的簡介與成因
NF1是由於遺傳或自身基因突變,造成負責製造神經纖維瘤蛋白的基因出現異常,進而導致細胞異常增生的疾病。這是一種常見的基因疾病,約每3000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病[1,2]。
• 臨床症狀與常見併發症
皮膚表現:
咖啡牛奶斑:是最常見的表現,通常在嬰兒時期就會出現,隨著年齡增長可能越來越明顯。
雀斑:在青少年時期的病友,可能會在腋下、鼠蹊部皮膚出現雀斑狀的小色素斑點。
叢狀神經纖維瘤(Plexiform Neurofibroma, PN):沿著神經生長的良性腫瘤,約30-50%的NF1患者會出現叢狀神經纖維瘤,可能出現在臉部、脖子、脊椎、四肢或體內等部位,嚴重時會影響外觀及器官功能。
骨骼異常:包括脊椎側彎、蝶骨發育不全、脛骨前外側彎曲、長骨假性關節等現象,在嬰兒期和幼童期需要特別關注[1,2]。
眼睛表現:
視神經路徑膠質細胞瘤:會影響視力,並可能導致斜視、眼球突出或視力下降,在兒童時期需定期檢查[1,2]。
虹膜色素缺陷瘤:不會影響視力。
學習困難與專注力不足:一些患者可能會表現出學習障礙或過動症。
• 診斷
NF1的診斷以臨床症狀作為診斷依據,下列症狀經醫師評估有2項以上並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,才可確定為神經纖維瘤第一型患者:[3]
• 皮膚有6個或以上的咖啡牛奶斑:青春期前大於0.5公分,青春期後大於1.5公分
• 表皮或皮下有2個或以上的神經纖維瘤,或1個叢狀神經纖維瘤
• 腋下或鼠蹊部(腹股溝)有雀斑狀的小色素斑
• 視神經有神經膠質細胞瘤
• 眼睛上有2個或以上的虹膜色素缺陷瘤或脈絡膜異常
• 特定的骨頭或關節病變,如:蝶骨缺陷或脛骨前外側彎曲或長骨假性關節
• 基因診斷
如果直系親屬 (一等親) 有NF1的病史只需出現以上1項症狀即可確診。
• 治療方式
多數的NF1症狀不需要治療,以支持性療法為主,定期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。當NF1患者出現叢狀神經纖維瘤(PN)而導致容貌受到影響、疼痛、運動功能障礙、骨骼變形或器官壓迫等嚴重症狀,針對這些情況,主要的治療方式有手術及藥物治療:
手術治療:對於部分神經纖維瘤,手術可改善外觀或減輕壓迫症狀,但並非所有叢狀神經纖維瘤腫瘤都適合切除,且手術後可能復發[4],需經醫師專業評估。
藥物治療:最近幾年出現了針對叢狀神經纖維瘤治療的新型口服標靶藥物,機轉為MEK抑制劑,在臨床治療上顯示出良好的效果,有助於減少腫瘤體積並改善相關症狀[5-7]。
• 日常照護建議
建議避免過度日曬、接觸有害物質(如有毒溶劑)、避免攝取致癌物(如菸酒、油炸物),以減少基因突變風險。
• 長期展望
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,只要病友、家屬和醫療團隊緊密合作,持續追蹤和治療,病友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(由臺灣阿斯特捷利康股份有限公司 贊助製作)
• 參考文獻
1. Gutmann DH et al. Nat Rev Dis Primers. 2017:3:17004.
2. 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. Neurofibromatosis Fact Sheet. Available at: www.ninds.nih.gov/neurofibromatosis-fact-sheet.
3. Legius E et al. Genet Med. 2021;23(8):1506-1513.
4. Fisher MJ et al. Neuro Oncol. 2022;24(11):1827-44.
5. Mukhopadhyay S et al. Curr Med Res Opin. 2021;37(5):789-94.
6. Anderson MK et al. Ann Pharmacother. 2022;56(6):716-726.
7. Gross AM et al. N Engl J Med. 2020;382 (15):1430-42.